近年来,网络上流传着一则令人匪夷所思的消息,称巴基斯坦拆除了与中国合作研发的枭龙战斗机生产线,并将其赠送给土耳其。更有甚者,一些自媒体还煞有介事地宣称枭龙战斗机已经停产,这些言论在军迷圈内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讨论。
事情的起因是笔者在浏览军事论坛时,偶然发现一篇题为《巴基斯坦向土耳其转让枭龙生产线》的自媒体文章。这篇文章声称巴基斯坦为了参与土耳其的第五代战斗机项目,不惜将价值连城的枭龙生产线拱手相让。作为一个对枭龙战斗机发展历程了如指掌的军迷,笔者立即意识到这则报道存在诸多疑点。要知道,枭龙战机是中巴两国历经20余年合作研发的结晶,巴基斯坦怎么可能做出如此不合常理的举动?
出于职业敏感,笔者立即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枭龙生产线进行查询。令人震惊的是,搜索结果中充斥着大量类似标题的报道:《巴铁把枭龙生产线亿大单被土耳其截胡》、《枭龙生产线亿订单》等等。这些文章内容大同小异,都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一个荒诞的故事:巴基斯坦为了讨好土耳其,主动拆除了枭龙生产线;由于生产线关闭,导致阿塞拜疆、阿尔及利亚等国的订单全部取消;更有甚者,一些文章还编造出巴基斯坦老技师在拆除生产线时痛哭流涕的煽情桥段,仿佛作者亲眼目睹了整个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报道几乎全部来自非专业的自媒体账号,包括一些社会新闻号和娱乐号。经过深入调查,笔者发现正规的军事媒体要么对此事进行辟谣,要么根本不予理会。就连今日头条等主流自媒体平台上也鲜见这类谣言的传播,这进一步印证了消息的不可靠性。 从专业角度来看,这则谣言存在诸多硬伤。首先,巴基斯坦耗费20多年时间和数十亿美元才建立起的战斗机生产能力,怎么可能说拆就拆?其次,战斗机生产线涉及复杂的工艺技术和配套体系,不是简单搬迁就能复制的。再者,枭龙战机目前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巴基斯坦怎么可能在订单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就拆除生产线?这些显而易见的漏洞,充分暴露了造谣者的无知。
经过全面调查可以确认,不仅巴基斯坦出售生产线给土耳其是子虚乌有,就连技术转让的说法也毫无根据。这场闹剧的最大受害者是中巴两国之间的互信关系,而唯一可能从中获益的只有印度。这些谣言的传播,既反映了部分自媒体从业者的专业素养缺失,也暴露出当前网络环境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作为负责任的媒体消费者,我们应当培养批判性思维,对网络信息保持警惕,避免成为谣言传播的推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