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审查应促进勘察设计行业的优胜劣汰
发布时间:2025-09-12 19:34:20

  勘察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导和灵魂,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当前,勘察设计行业形势严峻,人员队伍严重过剩、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恶性低价竞争等问题愈发凸显。而因工程量剧降和被拖欠款造成的企业经营困难,又导致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大量流失。长此以往,不但不利于“好房子”、好工程的建设,还会直接影响工程安全。施工图审查作为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的“守门人”,应在严格履行技术把关职责的同时,通过优化审查机制,推动勘察设计行业的优胜劣汰,促进行业的良性竞争和高质量发展。

  从行政法规规定的审查范围和内容来看,施工图审查主要涉及结构安全、消防安全以及重大公共利益的技术性审查。从各地的审查实践看,随着各类工程设施建设标准的提高,不同程度地增加了一些涉及政策性和功能性要求的审查内容,近年来,这些要求也逐步纳入了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因此,施工图审查的总体属性还是带有监管性质的合规性检查,其目的是严守勘察设计质量底线。

  审查制度建立的20余年正值国家大规模建设时期,审查工作使大量不合格的勘察设计在事前得到纠正,没有造成重大事故。可以说,正是因为审查的存在,才使得规模快速扩张的勘察设计队伍基本满足了国家建设事业高速发展的需要。其在保障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的执行,城乡规划、初步设计审查(超限高层建筑抗震等)和勘察设计深度要求的落实,勘察设计资质制度的实施,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的施行等方面功不可没。同时,有力推动了建筑节能、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无障碍、通信等国家政策在工程项目中的落地。另外,消防、人防、气象等原行政许可项目纳入后,更强化了图审的监管属性。

  一方面,审查制度使得大量勘察设计单位较快地了解、掌握了新规范、新政策的要求,提升了设计水平;另一方面,一些地区“保姆式”“拐棍式”的审查服务也包容了一些技术水平较差的勘察设计单位,使原本不合格的勘察设计单位经过多次修改得以通过,从而没有及时被市场淘汰。这也导致个别勘察设计单位主体责任意识淡化,不注重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

  当然,在任何时代,通过发生事故,以生命安全为代价来实现优胜劣汰都是不合理的,也是不人道的。相关部门必须通过精心构思,设立与勘察设计企业资质、招投标和工程保险等制度联动的质量评定和奖优罚劣制度,形成科学有序的行业清出机制。在这方面,施工图审查目前尚未发挥其优势,未来应该是大有可为的。

  一是鼓励各地主管部门、审查管理机构或行业组织发布年度《勘察设计质量白皮书》,通过一些审查数据分析行业共性问题;刊登优秀案例,树立技术标杆;公布年度质量数据,包括质量排名靠前和靠后的企业名单,为加强舆论监督创造条件。在这方面北京市的做法值得借鉴。

  二是建立全国统一的施工图审查信息平台,为政府部门和建设单位提供客观的第一手信息。公开勘察设计单位跨地区的历史项目质量数据,促进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一方面引导勘察设计单位加强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另一方面便于各地业主择优选择勘察设计单位,压缩低水平企业的生存空间。

  无修改次数限制的审查既增加了建设单位的时间成本,又增加了审查单位的工作量。建立二审(或有限次数审查)终结制可以提高违规成本,促进勘察设计单位增强质量意识,建立健全内部质量控制体系,设立严格的自查自纠内审环节,减少对外审的依赖,形成质量第一的企业文化。目前,宁夏、青海等地已实行二审终结制,可及时总结经验。

  同时,对实行政府购买服务的地区,应该规定二审(或有限次数审查)终结后再次报审以及其他因自身原因再次报审的审查费用不再由政府承担。

  主管部门或行业组织对勘察设计单位实施动态信用评级,将审查结果(如设计缺陷率、整改效率等)纳入评价指标,对不良行为记录及时量化扣分,定期公开评级结果。鼓励相关单位将勘察设计质量评价与招投标和工程保险费用等挂钩,形成“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对屡次出现重大问题的单位加大抽查力度,形成“劣质严管”的导向。

  相关部门应加强协作,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等现代化工具,从“一刀切”的粗放式监管向差别化的精细式监管转变,把质量数据作为勘察设计资质、资格制度的重要指标,结合审查结果动态调整企业资质和个人注册执业资格,对长期质量不达标的企业实施降级或退出。应该说,与完全靠极小概率的抽查+重罚这种碰运气式的执法相比,大范围的施工图审查+量化积分的做法更适宜作为勘察设计单位质量评价的依据。

  把勘察设计质量作为相关工程质量评定和评优评奖的重要指标,特别是把勘察设计单位报审的情况和审查意见纳入评奖的审核内容。激励优秀企业通过技术、质量竞争获得相应的荣誉、声誉,从而获取更多的市场机会;而对存在较大质量问题的参评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制,真正做到奖优罚劣、优质优先。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施工图审查机构要助力勘察设计行业的优胜劣汰,就必须加强自身诚信体系建设和能力建设,同时提供真实的质量信息。

  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低价竞争,严惩走过场式的审查。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建立针对审查机构的信用评价体系,定期抽查,信息公开,严格监管,坚决清除有违法违规行为的害群之马。

  要保障高水平的审查专家队伍,提升审查人员的技术判断力和行业视野,更加重视影响工程安全性的问题,有效识别不理解相关规范的低质量的勘察设计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高水平的勘察设计,正确判断项目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情况。这样才能在守底线的同时,保护勘察设计单位提升技术水平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而不是阻碍勘察设计行业的技术进步。

  施工图审查是主管部门了解勘察设计质量信息最直接、最全面、最有效率的方式。施工图审查是政府质量监管的延伸,审查机构是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向主管部门提供真实的质量信息是审查机构应尽的义务。

  审图机构的数量应该与工程量总体匹配,实行总量控制,做到有限竞争。由建设单位付费并自主选择审查机构的地区,更要严格监管,择优认定,避免恶性竞争。由政府购买服务的地区要按时付费,保障高水平的审查人员能够把精力真正放在技术问题上,安心从事审查工作。因财政困难无法按时支付审查费用的,应该改为由建设单位支付。

  当完全由建设单位自行选择审图机构时,审图机构可能因担心得罪甲方而不敢提供真实的审查信息,采用数字化平台分配与建设单位自主选择相结合的审图机构遴选方式,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应该先上传图纸再遴选审图机构,以避免线下预审,上传的图纸不能反映勘察设计单位的真实水平。

  施工图审查要在勘察设计行业优胜劣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要确保其反映的质量信息是真实的。科学的争议协调机制可以使勘察设计单位有适当的申诉渠道,从而保证其得到公正的对待。

  总之,施工图审查不应仅是技术合规的“过滤器”,更应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催化剂”。通过完善审查机制,提高勘察设计单位的责任意识,强化市场的正向选择,促进行业以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为核心竞争力,有效淘汰低质落后产能。唯有如此,才能推进勘察设计价值的体现和行业地位的提升,使行业真正迈向集约化、专业化、国际化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本文作者贾抒系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施工图审查分会会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外媒曝凯特王妃戴假发遮化疗后遗症?出席活动发色频繁变化,网友:哪个头发才是线与2030退休,竟成养老钱的一道分水岭

  宣传贯彻党和国家对勘察设计行业的方针、政策、法规,旨在提高勘察设计现代化水平,促进行业的繁荣与发展。

  37岁的于朦胧身亡:揭开了娱乐圈最残忍的线年,杨幂已是刘恺威高攀不起的存在

  锐评Model YL:日均订单破万的六座特斯拉比理想i8和乐道L90好?

  文字冒险游戏《海默2000》试玩版现已上线》被曝加入大量恶搞网站!玩家放心了

  华科大、北交大、北航、中南大、深大等多校发布2026考研最新简章/大纲/改考信息!